【WX-Q3,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规模化农业生产中,“数据割裂、人力冗余、决策滞后" 是长期制约效率的痛点 —— 土壤墒情靠人工挖掘判断,虫情依赖巡田目测,气象数据与田间实际脱节,导致灌溉、防虫、施肥全凭经验,不仅资源浪费严重,还难以保障作物品质稳定。农业物联网四情监测系统以 “物联网技术为纽带",整合墒情、虫情、苗情、气象全维度数据,让农业生产从 “经验主导" 转向 “数据驱动",成为智慧农业的核心支撑。

该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全链条物联网联动",而非单一设备的简单叠加。它由管式土壤墒情监测仪、虫情测报灯、孢子捕捉仪、气象站及云平台构成闭环,通过 GPRS/4G 网络实现设备互联互通:墒情仪深入耕作层,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、水分、PH 值,数据精准到厘米级;虫情测报灯搭配 AI 害虫自动识别技术,夜间诱捕害虫后自动拍照、分类统计,无需人工分拣即可识别蚜虫、稻飞虱等常见害虫;孢子捕捉仪采用高倍光学成像技术,全天候捕获空气中的病菌孢子,实时上传图片至云平台,提前预警病害爆发风险。所有设备数据同步汇总,形成 “土壤 - 病虫 - 气候 - 作物" 的联动数据链,彻的底打破传统监测的信息孤岛。
远程管控与智能分析功能,大幅降低了规模化种植的管理成本。管理人员通过手机 APP 或 PC 端平台,可远程查看所有监测点位的实时数据、设备运行状态,历史数据支持曲线分析与表格导出 —— 比如对比近三年同一时期的土壤墒情,优化灌溉周期;通过虫情趋势分析,预判害虫繁殖高峰,提前 3-5 天部署防控。某小麦种植合作社部署该系统后,巡田人力减少 60%,灌溉用水量节省 25%,农药使用量降低 40%,小麦亩产提升 12%,优质果率较往年提高 18%。
绿色防控与生态适配设计,贴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。系统配套的风吸式杀虫灯,采用物理诱捕方式高效杀虫,无需化学农药即可减少虫口密度,既避免了农药残留,又保护了田间瓢虫、青蛙等益虫,维护生态平衡。在南方水稻产区,该杀虫灯搭配虫情测报数据,实现 “精准诱杀 + 科学用药" 结合,水稻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 100%,收购价较普通水稻每斤高出 0.3 元,亩均增收超 200 元。
平台的多功能集成进一步放大了数据价值。农业四情测报平台支持大屏可视化、地图展示功能,可直观呈现各监测点位分布与数据状况;虫情监测模块包含区域统计、趋势分析功能,能快速定位虫害高发区域;墒情与气象数据联动分析,可自动生成灌溉、施肥建议。系统管理模块支持多用户、多区域分级管理,适合合作社、农业园区、政府农技部门等不同主体使用,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