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Q2】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。在江苏盐城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(面积 5000 亩),过去存在 “三难":一是地块分散,20 个片区的墒情、苗情难统一管理;二是水肥浪费,按传统方式灌溉施肥,每亩年均浪费水肥成本 120 元;三是灾害应对慢,2021 年台风导致 100 亩水稻倒伏,因没及时发现,损失超 15 万元。2022 年,示范区引入高标准农田监测系统,通过 “全域覆盖、全周期监测、全流程管控",让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 “高效化、精准化" 管理。

系统的 “全域覆盖" 体现在硬件布局上:每 50 亩布设 1 台管式土壤墒情监测仪,覆盖所有片区;关键路口安装高清视频监控,可 360° 旋转查看作物长势;每个片区配备 1 台虫情测报灯和 1 套小型气象站,形成 “点面结合" 的监测网。数据通过 5G 传输至区级农业云平台,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就能看到 5000 亩农田的实时情况,比如点击 “3 号片区",能查看土壤温湿度、虫情数量、实时气象数据,还能调阅近 7 天的历史曲线,对比不同片区的生长差异。
“全周期监测" 则贯穿作物生长始终:播种期,系统监测土壤温度,当连续 3 天温度稳定在 12℃以上(水稻适宜播种温度),推送播种建议;生长期,墒情仪实时监测土壤水分,缺水时自动联动灌溉系统,实现 “按需供水",比传统漫灌节水 30%;施肥期,根据土壤 PH 值和作物长势数据,生成个性化施肥方案,比如小麦拔节期,土壤氮含量低于 20mg/kg,会提醒每亩施尿素 15 公斤;收获期,通过视频监控判断成熟度,指导分批次收割,避免早收减产、晚收落粒。
“全流程管控" 还体现在问题处置上:系统支持 “预警 - 派单 - 处置 - 反馈" 闭环,比如监测到 8 号片区虫情超标,平台自动生成派单,发给片区技术员,处置完成后上传现场照片,管理人员可追溯整个流程。示范区负责人说:“用上系统后,5000 亩地只需 8 个人管理,比以前少了 12 人;水肥浪费减少 30%,每亩成本降 80 元;去年台风前,系统预警后及时加固稻秆,倒伏面积从 2021 年的 100 亩减到 15 亩,水稻亩产提升 10%,算下来年均增收超 200 万元。" 如今,这套系统已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 “标配",用科技让 “吨粮田" 的目标更易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