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WY1,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山区公路、铁路沿线的边坡滑坡,一直是工程养护的 “心腹之患"。传统监测依赖人工操作全站仪,不仅要临时封闭半幅车道(影响通行效率),还只能每月测 1-2 次 ——2023 年某山区高速就因没及时发现边坡 3 毫米 / 月的缓慢位移,雨季时突发局部坍塌,导致交通中断 8 小时,抢修成本超 200 万元。这种 “低频人工" 的监测模式,根本无法捕捉边坡微小且持续的位移变化,而 GNSS 边坡监测系统的出现,凭借差分 RTK 技术,彻的底将边坡监测升级为 “实时智能预警" 模式。

这款系统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 “毫米级精度" 与 “复杂环境适配性":依托北斗 + GPS 双模定位,通过差分 RTK 技术实现 0.5 毫米级位移监测,哪怕边坡每天仅移动 0.3 毫米,也能精准记录并生成趋势曲线;硬件设计充分考虑山区环境特点,传感器外壳采用防腐蚀合金材质,能抵御暴雨、高温、强风等恶劣天气,不会因环境因素影响数据精度。安装时严格遵循精度保障要求:基准站与测量站周围需远离高大树木、山体遮挡至少 20 米,避免卫星信号被阻断;两者间距推荐控制在 500 米内(最大不超过 2 公里),且尽量选择同海拔位置,防止距离过远导致精度下降至厘米级(无效范围);卫星天线需保证 20 米内无更高遮挡物,安装底座用混凝土加固,避免风力晃动造成数据偏差。
某山区公路管理部门在 20 公里边坡路段部署该系统后,养护负责人反馈:“现在不用每月封路测量,中控室就能实时看位移数据。今年汛期监测到一段边坡 3 天累计位移 4.2 毫米,我们提前清理坡顶堆载、加固锚杆,成功避免了坍塌。以前 6 个人管 20 公里边坡,现在 2 个人足够,人力成本省了 60%。" 如今,GNSS 边坡监测系统已成为山区交通、水利边坡的 “安全哨兵",用毫米级精度将滑坡风险挡在萌芽阶段。